1944年,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不是战场上的士兵,却同样面临着生死考验。他们就是地下工作者,每天都在刀尖上行走。今天要讲的故事,就是两位情报员九死一生的真实经历。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?又如何在绝境中求生?
吴鹤鸣和陈正华,两位地下交通员,装扮成乡村小学教员,深入敌后打探敌情。就在他们准备进入申春桥村时,突然迎面走来一个头戴宽边大草帽的青年男子,两眼斜视着他们。这人是谁?他为何如此警惕地盯着他们?两人心里顿时警铃大作。
为保险起见,吴鹤鸣和陈正华决定不进村子,而是沿着大路继续前行。暮色降临,他们绕了一圈后,借着夜色掩护从小道进入了王书根家。王书根问他们在村口有没有被人看见,吴鹤鸣把遇到陌生男子的情况说了一遍,并要求他送他们过沪杭线去西河浜村。但王书根说,夜里路上常常会有日伪军滋事,建议他们先住一晚再走。陈正华觉得这个村子情况复杂,提议到北面杨克勤家过夜。
当晚,王书根将他们送到杨克勤家。杨家是一个四合院平房,四周环境隐蔽安静。正当他们纳凉聊天时,南面村庄传来狗吠声。村民跑来说,春申桥村来了一队伪军,叫嚷着要抓人。狗叫声越来越近,陈正华赶紧站起来,对吴鹤鸣说:“肯定是有人告密了。”王书根赶紧搬来梯子,让他们爬上屋顶躲避。伪军已经到了屋前,敲打大门和东侧门,瞬间狗叫声和人的吆喝声响成一片。形势危急,吴鹤鸣和陈正华必须迅速找到出路。
在这生死关头,吴鹤鸣发现西边没有吵闹声,便决定从西边跳下屋顶。他纵身一跃,落地时不慎扭伤了脚踝。但为了不让伪军发现,他忍痛站了起来,示意陈正华也跟着跳下来。伪军闯入屋内,翻箱倒柜的声音越来越近。吴鹤鸣拼尽全力,在竹篱笆上挖了一个洞,两人钻了出去。他们沿着小路往田埂上跑,稻田里的禾苗成了他们的天然掩护。然而,前方是沪杭铁路,向西可能会碰到日伪军巡逻队。于是他们改变方向朝南边走,却被春申河挡住了去路。二人强行涉水渡河,全身湿透,吴鹤鸣的脚痛得不能走了。
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,吴鹤鸣看到了河滩上不远处的坟墓。他们找到了一座未盖土的坟坑,里面放着一口白棺材。两人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坟坑,蹲在棺材上往外看。伪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,他们屏住呼吸,握紧拳头,准备拼个你死我活。时间一秒一秒过去,伪军终于朝着春申桥那边走远了。吴鹤鸣和陈正华这才舒了一口气,额头满是汗水。他们爬出坟坑,发现距离坟坑五六米远的地方有几个烟头和尿骚味。若再往前走几米,他们可能已经丧命。
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,见证了情报人员的艰险和不易。吴鹤鸣和陈正华最终成功突围,回到莘庄与地下交通员接上了头。后来他们得知,杨克勤被抓后遭到了严刑拷打,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不肯透露一个字。这样的英勇行为,让人肃然起敬。不过,换个角度看,如果他们当时选择直接进村,会不会更安全呢?毕竟,直面敌人也是一种勇气。
面对生死考验,吴鹤鸣和陈正华选择了智斗而不是硬拼,你觉得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?如果换成你,你会怎么应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